close

引用自(http://www.caodongzazen.com/Dr.Ang-talkOnNeedleOFzazen.htm)

 「兀兀地」是什麼?「兀兀地」就是徹底地、單純地、就是那個樣子地,打坐就是打坐。

 

 藥山回答:「我在徹底地參究那個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」

 

「思量」我們可以叫做參,用功也可以叫做參。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,叫「不思量底」。我們日常生活都處在見聞覺知上面,睡覺時做夢也是知,除非你不作夢。「思量箇不思量底」,不是要你坐在那邊動頭腦想,想要看看用什麼辦法達到那個不思量的境界,那已經是思量了。你用思量在那邊想怎麼樣才能達到不思量的境界,這樣是辦不到的。

 

「思量箇不思量底」是我努力地在那個不思量的境界,是這個意思。那個不思量的境界,用思量當然做不到啊。一般人修行,都是用頭腦、意識的境界在修行,都先用頭腦去了解,以自己的知識、見解去分析、評斷合理不合理、都是以頭腦在分別,所以他聽不懂什麼是「思量箇不思量底」。普通一般人一聽到「思量箇不思量底」,就認為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,以為這個是不思量。「我坐在這裡什麼都不想」就已經是思量了。

 

真正正傳、禪宗一代傳一代、遞遞相傳、一代一代印可下來的真正的佛法。什麼是印可?做到才印可!真正的遞代印可,就是做到了像釋迦牟尼佛看迦葉尊者,釋迦牟尼佛達到了的境界,迦葉也做到了。迦葉也知道,他按照佛指導的方法去做,實際去做喔!不是聽、不是去理解喔!後來發現「啊!老師,你沒有錯。」師徒之間互相印可。

 

師徒之間的印可雙方是同時的,老師知道學生已經達到了那個境界,學生依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,發現老師並沒有錯,這時是學生反過來印可老師。老師印可學生的同時,學生也印可老師。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「師資相契」,這才是真正遞代相傳、最純、最可貴、以心印心、一代一代傳的東西。你自己做到「自覺」,才會知道。那是驚嘆呀,每一位大禪師在見性的時候,都是「啊!原來是這樣!」那不是思想呀!沒有這個,佛教沒有生命,只有儀式、只有教理、只有一大堆人為的外形。那不是努力地在那邊想,後來想通了「啊!原來是這樣!」不是這樣,不一樣的呀!

 

我們都以為沒有了思想,就像木頭一樣。不是的喔!他告訴我們,不屬於分別思慮的那個狀態,並不是木頭石塊般的喔!那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境界。不是隨便亂講的喔!確實有那個真實狀態叫做「非思量」、你做到了就可以把握得到的,所以回答「那個真正不屬於思想的真實境界」。所以,不屬於分別思量的那個境界,不是昏沈、不是睡著了、當然也不是妄想紛飛,不是思想。但是奇怪?妄想紛飛不是、念頭都不來也不是,那到底是什麼呀?這個地方就搞不清楚了。你說念頭來來去去,妄想紛飛不對。那麼什麼念頭都不來,把念頭壓制,不讓它起,那是無想定,也不對。

 

想也不是,不想也不是,到底要怎麼做呀?.. 「老師你坐在那邊,念頭也來來去去呀!我打坐的時候也跟老師一樣,念頭也來來去去,但我總覺得自己不是開悟的樣子呀!」打坐最大的問題,除了念頭的問題還有什麼呀?「啊、腿麻。」-念頭!想到早上的饅頭好吃-念頭!「啊、諸法無自性」-念頭呀!「啊、念頭來來去去都不管它」,也是個念頭呀!有很多人打坐時,就這個地方打轉,然後很多外道的修法就摻雜進去了,結果打坐了幾十年,非常用功,但一直往錯誤的方向努力。

 

那麼藥山禪山一開始只講了一句最核心的話:「你問我用什麼方法做到的呀?首先,先將你的分別思慮撇開!」先做到這點,把人的見解、感受通通撇開!但問題來了,要怎麼撇開?你想「我要將我的見解撇開」,那也已經起了個見。那麼思量來了不管它,你不管它,念頭一樣會來呀。那麼念頭來就不是不思量的境界嗎?一般人不會分別,不清楚如何去分辦它。

 

那麼佛傳的打坐是怎樣?念頭來,你知道念頭來,你事先就知道什麼念頭要來嗎?不知道。念頭去,你留得住嗎?留不住。念頭從哪裡來,你知道嗎?什麼念頭要來你都不知道。從哪個地方來也不知道。從腦子裡來嗎?虛空中來的嗎?從哪一點出來也不知道。念頭是這樣怪,怎麼來、停留多久,你也不能控制。打坐的時候,忽然聽到「嗡瑪呢唄咩吽」,然後覺得「喔!這個好」!這已經是思量了!或者是念頭來,心裡想:「我是修佛的人,我現在正在打坐,這個念頭不好,不要來。」不要這個樣子。這已經是思量了,不是非思量了。念頭本身不是你想出來的耶!念頭本身不是思量的結果耶!就像現我拍手「啪!」,你聽到聲音,這個聲音不是你想要聽,耳朵才聽到的耶。我們的意根,有念頭浮上來,它就顯示出來,不是你把它想出來才有念頭的呀。在那裡打坐,下一個要浮出什麼樣的念頭,你知道嗎?「這個念頭好、這個念頭不好、念頭來來去去不管它」,認為念頭好、念頭不好,這個才是思量。你在理解上知道不取不捨,然後想:「我現在正在打坐,我要不取不捨」。你已經取了嘛!正取了一個不取不捨的見。

 

你有能夠想的力量,念頭才會來,你沒有能夠想的力量,念頭起不來呀!思量跟念頭本身不一樣,念頭本身不是思量呀!念頭本身可以想它自己本身嗎?試試,現在起了一個念頭,念頭它可以認它自己嗎?你去認到「啊!這是什麼念頭」,那已經是起了第二念了,已經不是念頭本身了。你想再去認第二個認頭嗎?你一認「啊!我的第二個念頭是什麼什麼.」,這又是第三念了。這個大家分得清楚嗎?佛要大家兀兀地坐,就是要大家訓練這個。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傳的正法,就是要大家這樣兀兀地坐,把人的見解開? 大家常常這樣子訓練,會愈來愈清楚屬於我們分別思想的那個樣子,跟六根不屬於我們分別思想地活動的那個樣子,兩者的不同會愈來愈清楚。這個很重要,大家一定要細細地弄清楚。

 

我們平常都活在自己的見解,「我覺得.」-見解、「當下」-見解、「法性」-見解、「無常」-見解、「好熱」-見解,先有熱的那個覺之後,才說「我好熱」。這個用講的實在很難說明。我們從一出生,有認識週遭環境的能力,每天每天的生活經驗一直在加強這個認識的活動。所以佛就說,活在這個認識境界裡的人,根本不可能認到自己的真性。因為你沒有發覺到我們都在這個境界裡生活啊!除非你靜下來、上坐,「非思量」就是要領。「非思量」是眾多講法中的其中的一種說法,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認到在認識作用未起以前的那個樣子。這個非常困難,除非你照佛交代的方法,這樣兀兀地坐。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就是傳這個東西,這個以外的法門,都是方便而已。

 

為什麼無法接受?為什麼信不過?因為自覺的力量沒有昇起。若自覺的力量沒有昇起的話,很難接受佛講的這個一乘法門。如果要做到跟佛一樣一見明星的狀態,一定要這樣子坐。

 

要進入不思量的境界,用藥山禪師所提的非思量的方法最好。所以他這裡忽然提到「思量也是皮肉骨髓,不思量也是皮肉骨髓」是怕大家誤會,以為念頭來了是不對的。念頭都不來,那是無想定,出定了照樣有念頭來。你不是木頭石塊呀,念頭一定會來。佛所指導的,念頭來去沒有關係,那麼跟普遍一般人念頭來去有什麼不同?他講「思量也是皮肉骨髓,不思量也是皮肉骨髓」就是在指這個地方。他告訴你,念頭來了,你起一個意見要取它、起一個念頭要捨它,那才是問題。那個念頭的本身就是皮肉骨髓。不是我在這裡觀察念頭,念頭來知道,念頭去知道,念頭動來動去,我這裡有一個不動的在這邊知道.哎,這是外道的方法呀,很多人在教這個方法。「我在這裡知道念頭來,念頭去也知道,第二個念頭還沒來以前,啊!清靜!我這裡是清靜,不會跟著念頭來去,清靜無比,都沒有動。來去的是客人,我是主人.」,外道的修法喔!很多人掉在這裡,不知道錯誤,你還不是有一個清淨不動的你在那邊觀察動!

 

真正佛陀教導的是什麼?思量也是皮肉骨髓呀!念頭本身沒有問題,跟聲音一樣,拍手的聲音是拍手的聲音、敲桌子的聲音是敲桌子的聲音,耳朵有沒有分「我要聽拍手的聲音」才聽到?聲音不一樣,就現不一樣的樣子,你需不需要用頭腦去分別它?你不要去分別它,它本身就顯現不一樣的樣子了嘛!是你去分別它,它才變成兩種不同的聲音的嗎?這兩種聲音一樣嗎?不一樣,有分別。是你去分別它的嗎?需要你去分別它,它才不一樣的嗎?不用,不用你去分別它,它自然就有分別。「分別也不分別、不分別也分別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聲音顯現,在哪裡顯現?不是在我這裡顯現耶!我們都先認定有一個我存在,然後聲音在外境顯現,我在這裡聽到聲音。這樣的話,根本無法跟佛講的法相應。先認定有我,我在這裡,然後有什麼東西我就看到、有什麼聲音我就聽,有什麼緣就現什麼,緣有就有、緣沒有就沒有、我的六根隨著外境隨緣顯現。

 

我們都活在見解的狀態,做什麼事情都在見解的狀態下做事。「眾生都有佛性」-見解,人家證道的大師,不是在這種見解狀態下講出來的話,是我們自己沒發覺自己活在心意識的狀態而已。往往把他的話拿來,以自己的理解去判斷,然後說所有眾生、有情的都有佛性,佛性也是你頭腦裡頭想像的佛性,眾生也是頭腦裡想像「會動的、會呼吸的.那個叫眾生」,眾生也是概念耶!不是嗎?

 

我問你,什麼是佛性?什麼是成道?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,聽到我的問題,然後在頭腦裡面想,認為這樣才是佛性,這樣才是成道,這不就是概念嗎?你在概念裡頭想像佛性呀!道理懂了,然後不是搞學問,就是搞迷信。沒有澈明佛傳佛遞代傳下來的是什麼?還是傳那個很奇妙的神通變化?不是嘛!對這個一點也不關心,然後到處求,求念咒、求加持、要比別人讀更多的佛書、懂更多的佛理、救渡眾生。「我懂很多唯識、中觀,你們大家都不行,等我成就再去救渡你們」;或都是「我每個月都有供養大師喔!」、「我常常跟在大師身邊,常常都可以受大師的加持,臨終時佛菩薩就會來接引我了.」。

 

所以說,一般人讀經, 聽了之後能不能理解?能理解。同不同意這個道理、同意這個道理,認為這麼講很合理、很正確。同意了之後就可以了嗎?這還是活在見解的狀態,是你的見解。

 

但是這個見解沒有錯呀。這個見解沒有錯,但是它沒有力量。為什麼?因為這還是你的見,你了解了之後產生的嘛!平常佛學道理都很高明,但是一發生什麼嚴重的事情就整個都變掉,為什麼?因為不究盡。但是你沒有這個見也不行呀!沒有正確觀念而亂修佛法的人一大堆。沒有這個最根本的正見,然後在那邊念佛念咒。光是了解這個正見,拿著這個理想要照這樣子去做,雖然這是不對的,但大家知道這樣是錯的就好,自己要努力往那個方向去做才行。

 

釋迦牟尼佛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,這是真實的事喔!第一句講的話、也可以說是一大宣言,就是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」不能證得自己本來面目的原因是什麼?因為有妄想,然後又緊抓著自己的妄想不放。覺得有「我」存在。所以沒有辦法知道自己也具足了如來的智慧德相。

 

道元禪師就講了:「只要你按照佛所指導的方法,這樣子兀兀地坐,每一位眾生都能達到不思量的境界。只要你照這個樣子去坐,怎麼會達不到呀?」怎麼會做不到呢?誰都可以做到。為什麼會做不到?你的「見」? 不掉呀!動不動就是我的意見上來。因為我們的罣礙很多呀,自己的意見總是揮不掉。接下來道元禪師說:「每一位眾生應該都有這種起疑問的力量,想要了解到底如何做才能像這樣兀兀地坐才對」。

 

藥山禪師說:「要做到佛正傳的這樣子兀兀地坐,我就是用非思量的方法做到的喔!」「用非思量的方法打坐,是非常殊勝的。如果想要達到不思量的境界,一定要用非思量的方法。」他主要的意思是:「不思量的境界並非空寂斷滅」。達到不思量的境界,人無我、法無我,人、法都沒有。

 

一個開悟的人,難道我跟你就不分了嗎?不是這樣子的。拿個常舉的例子,像拍手的聲音,跟這敲桌子的聲音,是不一樣吧!你經過思量之後,它才不一樣的嗎?它不必你經過思量,它自然就不一樣,這個能體會嗎?我是我,你是你,不是經過你思考後才分別出來我跟你。像這樣子,不分別的分別。我跟你很自然的就不一樣,但不是經過思考後才分別出來的那種不一樣。這個很難用說明,各位要努力去做才會明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坐禪箴
    全站熱搜

    k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